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市长声音

余华阳:为丰城建设现代化中等强市贡献财税力量

     点击数:20129 字号: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丰城市委、市政府提出“三个冲刺、三个争创”目标,吹响了开启强市建设新征程、夺取强市建设新胜利的奋进号角。财税工作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着力树立“五个理念”、构建“五个体系”,为新时代现代化强市建设开好局、起好步提供坚实制度支撑和财力保障。

一、树立“发展为要”理念,加快建立导向明确、效应放大的财政调控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当前,丰城正处在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关键期,必须更好发挥财政政策作用,做好“加减乘除法”,将各类要素资源集聚到高质量发展上来。

1.增加投入做“加法”。加强财政资源统筹,不断增加经济发展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投入。重点要推动财政支持“151”产业各项政策落地,支持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大力推动科技创新,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取得突破、塑成优势,支持打造乡村振兴丰城样板和招商引资新高地,着力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

2.减税降费做“减法”。坚定不移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放水养鱼”的重要指示精神长期贯彻下去,不折不扣落实好各项税费减免政策,努力创造更为宽松、更加公平的市场环境。

3.财金联动做“乘法”。不断优化财政投入方式,用足用好用活政府引导基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股权投资等市场化政策工具,以及贷款贴息、风险补偿等手段,带动社会资本增加投入,放大财政资金乘数效应。

4.打通堵点做“除法”。认真落实“放管服”要求,及时废止不合时宜的财政政策,消除财税体制机制障碍,打破各种“玻璃门”“旋转门”,着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为市场主体发展创造充足市场空间。

二、树立“人民至上”理念,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公平持续的民生保障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财政部门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保障改善民生作为财政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具体工作中,应重点处理好“四个关系”。

1.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合理界定政府与市场的作用边界,以及各级政府间的民生事业发展职责,建立健全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的民生投入新格局。对基本公共服务领域支出,应分清压实各级保障责任;对非基本公共服务,应鼓励引导市场和社会力量增加供给,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

2.增投入与建机制的关系。始终把民生作为财政支出的重中之重,不管财政有多难,都要确保民生支出只增不减。同时,更加注重顶层设计,建立健全科学完善的民生保障体系、制度和机制,切实增强民生保障工作的规划性、前瞻性、科学性。

3.“锦上添花”与“雪中送炭”的关系。分清轻重缓急,集中资金保障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支出,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此基础上,稳步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质量,推动民生工程实现从“有”到“好”的新跨越,不断增强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4.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的关系。加强财政承受能力评估,确保民生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与财力状况相匹配,坚决不做超越发展阶段的承诺,防止脱离实际、落入“福利陷阱”。

三、树立“改革创新”理念,加快建立依法科学、精细高效的财政治理体系

改革创新一直是推动财政事业发展的关键一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财税改革步伐明显加快,一系列具有“四梁八柱”意义的改革举措密集推出,现代财政制度框架基本建立。“十四五”时期,要围绕建立现代财税体制目标,继续强化改革攻坚。重点是深化“四项改革”。

1.深化预算制度改革。针对财政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的实际,着眼提高财政保障水平,逐步建立和完善“六个预算”:一是实施“综合预算”,完善“全口径、一体化”政府预算体系,构建“四本预算”与政府债务计划、存量资金资产资源相结合的财力统筹机制,增强对中央重大战略和全市重大任务的保障力度。二是实行“零基预算”,坚决打破基数概念和预算支出固化僵化格局,重点支出不与财政收支增幅或生产总值层层挂钩,完善能增能减、有保有压的资金分配机制。三是严格“刚性预算”,落实预算法定原则,将支出标准作为预算编制的基本依据,严控预算调剂追加。四是实现“滚动预算”,完善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妥善处理长期任务与阶段任务、年度预算与中长期规划的关系,提高预算的科学性前瞻性。五是强化“绩效预算”,加快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形成“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格局,提升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六是打造“智慧预算”,加快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建设,依托信息手段对预算管理流程进行重塑再造,提高预算管理的科学化智能化水平。

2.深化市乡财政体制改革。加快构建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政府间财政关系,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制度激励。重点是完善“三项制度”:一是完善财政收入划分制度,适应中央、省、宜春市改革动向,及时研究完善市乡财政收入分配办法,确保基层财政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二是完善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制度,科学划分市乡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加快形成稳定的各级政府财政事权、支出责任和财力相适应的制度。三是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大力整合压减专项转移支付,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比重,强化转移支付的激励约束功能。

3.深化税费制度改革。在严格落实中央税费改革部署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推出一批改革举措。重点要做好“三篇文章”:一是做好“减负担”文章,坚持算大账、算长远账,综合考虑财政承受能力,以及实施助企纾困政策需要,有针对性地优化税费制度设计,合理降低宏观税负。二是做好“优结构”文章,按照上级政府部署,加快建立稳定可持续的地方税体系,并根据中央授权,在省级税收管理权限内依法确定地方税具体税率、税收优惠政策等事项。三是做好“强征管”文章,深化涉税信息共享共用,完善面向自然人的征管制度,进一步优化纳税服务,不断提高税法遵从度和社会满意度。

4.深化财政管理改革。瞄准财政管理中的短板弱项精准发力、全面突破,着力提高“四化水平”:一是提高“法治化”水平,严格落实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加快构建现代财政法律制度体系,确保生财、聚财、管财、用财等各个环节都在法治轨道上运行。二是提高“阳光化”水平,大力推行“参与式”预算、“开门式”决策,主动公开财政预决算、民生政策等,促进财政管理过程及结果的公开透明。三是提高“信息化”水平,加强财政大数据平台建设应用,将信息技术与财政业务深度融合集成,以信息化助推财政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四是提高“精细化”水平,充分运用现代管理手段,健全财政工作规范、岗责体系、评价机制,努力形成科学严谨、精打细算、精益求精的工作氛围和管理体系。

四、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加快建立监控有力、处置有效的风险管控体系

要持续强化风险意识、底线思维,对财政及相关领域的潜在风险密切关注、及时应对,坚决守牢“三条底线”。

1.守牢政府债务风险底线。健全规范举债融资机制,强化“借、用、管、还”闭环管理。持续保持高压监管态势,对违规举债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问责一起,绝不能不顾财力可能盲目举债、过度举债、“寅吃卯粮”。对高风险地区,要精准制订风险应对预案,及时排查风险隐患。

2.守牢基层“三保”风险底线。坚持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地位,建立完善财力保障、预算审查、动态监控、库款调度、应急处置、激励约束等“六项机制”,坚决防范基层“三保”风险。

3.守牢养老金支付风险底线。在完善省级统收统支制度基础上,加快推进划转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机制,促进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

五、树立“以才兴财”理念,加快建立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人才支撑体系

事业兴衰,关键在人。要把财政人才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党建为先、文化为魂、人才为要、清正为本,着力强化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财政干部队伍,为新时代财政改革发展提供坚强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一是在思想建设上,要坚决落实“五项要求”。即:站位要高,自觉将财政工作放到政治上全局上去谋划和推进,既算好经济账、收支账,更算好政治账、发展账、民生账,确保财政工作的正确方向;格局要大,拿方案、出政策、提建议、分资金、抓落实,都要正确处理局部与全局、当前与长远的关系;视野要宽,注意跳出财政看财政、站在明天看今天,把各项工作置于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大坐标中来定位;做事要实,坚持问题导向,一切从实际出发,察实情、谋实招、求实效,确保财政工作和财政措施更接地气、更有成效;立身要正,把对党忠诚、为公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责任,把践行初心使命作为自觉行动,始终做到忠诚、干净、担当。

二是在组织建设上,要牢牢把握“七个到位”。即:认识要到位,始终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将党建与财政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责任要到位,坚决落实好管党治党的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种好全面从严治党的“责任田”;组织要到位,广泛开展创建“过硬支部”活动,把每个党支部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制度要到位,不断完善并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进一步严肃党的政治生活;工作要到位,着力打造贴近实际、主题突出、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党建品牌;监督问责要到位,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加强党员日常教育、管理和监督;保障要到位,从推进组织覆盖、强化政治功能、发挥服务作用等方面,做好人员、经费、场所保障,推动党建工作顺利开展。

三是在作风建设上,要全面锤炼“七个作风”。即:要锤炼勤于学习的好作风,始终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习惯,全面增强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要锤炼开拓创新的好作风,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努力破除工作中的路径依赖和思维定式,积极运用新理念新方法新机制破解难题、推动工作;锤炼实干高效的好作风,做到矛盾面前不躲闪,挑战面前不畏惧,困难面前不退缩;要锤炼严谨细致的好作风,培养专业思维、专业素养、专业作风,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要锤炼优质服务的好作风,不断强化宗旨意识,规范服务内容,改进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要锤炼团结和谐的好作风,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充分发扬团队精神,群策群力、协作配合,凝聚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要锤炼清正廉洁的好作风,真正把纪律和规矩立起来、严起来,永葆财政干部坚定信仰、廉洁勤政、务实创新、理财为民的政治本色。

(作者系丰城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