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市长声音

陈晓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点击数:11340 字号:


今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就主动顺应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趋势,充分释放数字化发展红利,全面开创数字政府建设新局面做出部署。和全国大多数地方一样,近年来德州市在数字政府建设方面也是“摸着石头过河”,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些经验。

数字政府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贯穿于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工作中,我们坚持全局性谋划、系统性布局、协同性推进,正确处理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关系、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的关系、数字治理与法律治理的关系,防止“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防止畸重畸轻、单兵突进、顾此失彼。在此基础上重点打造整体化、扁平化、平台化“三化”政府。

以增强部门协同性为重点,打造整体化政府

目前看,各级政府的“碎片化”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主要表现在部门之间的协同意识不强,有时“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政策不配套、行动不同步,这使得一些重大改革的成效打了折扣。为此,我们以推动数字技术与政务服务的深度融合为契机,加速政务服务方式的革命性重塑,实现从“碎片化”向“一体化”的转变,让企业、群众办事从“找多个部门”转变为“找整体政府”。

一是加快“无证明城市”建设。取消奇葩证明、循环证明、重复证明是迈向整体政府的第一步。去年,我市就启动了“无证明城市”建设。目前,已实现28个部门、864项证明材料“免提交”,2695个事项通过告知承诺方式实现证明“免提交”。通过“无证明城市”建设,优化了营商环境,激发了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二是推动机关内部“一次办好”改革。我们把推动机关内部“一次办好”作为打造整体政府的关键之举,聚焦部门之间办事材料多、环节繁、多次跑等堵点难点问题,运用数字技术优化办事流程,建立健全协同处置、多方监督的全链条处理机制,杜绝部门间推诿扯皮。2021年11月,我市启动市直机关内部“一次办好”改革。截至目前,已上线167项业务事项,覆盖市直39个部门、单位,上线业务事项的办理较改革前,可实现提交材料减少37%、办事时间减少51%。

三是实施“双全双百”工程。所谓“双全双百”工程,就是围绕企业和个人全生命周期,各推出不少于100项高频事项极简办、集成办、全域办。我们对照企业和群众眼中的“一件事”,构建“一链办理”政务服务新模式,用“数据链”把相关部门有机地连接在一起,实现部门之间的高效协同。目前,围绕企业和个人“一件事”,共办理企业事项3万余件、个人事项7万余件,推动了政务服务从政府部门供给导向向企业和群众需求导向的转变。

以提高快速反应能力为重点,打造扁平化政府

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要求政府具有快速反应能力,这不但需要数字技术的应用,还需要扁平化的治理模式。

一是发挥好城市大脑的重要作用。德州是山东省第一批“城市大脑”具有主体功能的4个市之一。我们利用城市大脑,建立公共安全突发事件的自动预警机制和快速响应机制,在此基础上初步打造了全域“一屏掌控”、政令“一键智达”、执行“一贯到底”、监督“一览无余”的数字化协同工作场景。城市大脑已经在疫情防控和城市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依托“城市大脑”,打造了“数字防疫”应用场景,通过汇聚“人”“车”“物”等公共数据,建立大数据分析比对机制,有效提高了疫情防控的精准度和快速应急响应能力。今年3月,我市本土新冠肺炎疫情发生期间,我们利用数字防疫平台清晰还原了病例过去7天的行动轨迹,迅速找出了所有密接和次密接。依托“城市大脑”,打造了“智慧创城”应用场景,通过汇聚数据、建立算法,实现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乱停放、占道经营、遛狗不拴绳等15类不文明行为自动精准识别。目前,平均每日自动识别不文明行为2000件左右,大大提高了文明城市创建的效率。

二是推行“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治理模式。我们以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应用为支撑,以铁脚板落地为导向,形成“天上有云、中间有网、地上有格”的立体化社会治理体系,建立起“镇街吹哨、部门报到”的快速反应机制。今年,我市建设了“一网统管、一办到底”系统集成平台,集中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截至目前,新增上报事件52万件,化解率超过99%。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完善和提升这种数字化治理模式,并向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等社会治理的各个领域拓展。

以强化政务数据赋能为重点,打造平台化政府

数字时代政府掌握的最宝贵资源是数据,但这些数据基本上在党政机关内部流动,未实现与社会数据的融合,其应有的价值没有得到很好的挖掘和利用。我们学习借鉴平台型企业的成功经验,加快向平台化政府转变,盘活政务云上的海量数据,为经济和社会发展赋能。

一方面,加快推进政务数据开放共享。在推进政务数据归集整合的基础上,优先推进企业登记监管、卫生健康、气象等高价值数据集向社会开放,努力做到“应开放尽开放”。目前,我们共开放了交通运输、社会保障、生态环境等19个领域2亿多条数据资源,有效发挥了政务数据应有的价值。在2021年数林指数评估中,德州位列全国第六名,荣获“全国地级市标杆城市”称号。

另一方面,加快推进政务数据与社会数据融合应用。利用“数据可用不可见”服务模式,满足社会对高价值数据的需求,打造了“舒心就医”“保医通”“智慧金融”等多个应用场景。依托“舒心就医”应用场景,在全省率先打造了舒心就医新模式,实现了群众“先看病、后付费”,降低了群众就医的时间成本。目前,我们在两个县级医院进行了试点,服务群众近万人次。今年将在全市17家医院推广,实现市域全覆盖。利用“保医通”应用场景,打通了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之间的数据通道,实现了参保市民二次报销“零跑腿”。目前,“保医通”服务平台完成商业保险快速理赔业务3600人次,实现商业健康保险赔付金额1000余万元。利用“智慧金融”应用场景,使金融行业在业务流程、业务开拓和客户服务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智慧提升。目前,“智慧金融”综合服务平台累计为企业和个人融资89.7亿元。通过推动政务数据与社会数据融合应用,激活了政务数据的要素潜能,释放了政务数据的内在价值。

(作者系德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