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市长声音

胡衡华: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定前行 奋力书写重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篇章

     点击数:10461 字号: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重庆发展,亲切关怀重庆人民,两次亲临重庆视察指导,参加全国人大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对重庆提出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如浩荡春风温暖重庆、引领重庆,为重庆各项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党的十九大以来,重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所作重要讲话和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重整行装再出发、团结一致向前行,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推进一系列大事要事,应对一系列急事难事,办成一系列好事实事,推动各项事业取得新成效、迈上新台阶,把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全面落实在重庆大地上已成为全市各项工作的主旋律,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强音。

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政治生态实现了从严重污染到风清气正的根本性转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治生态同自然生态一样,稍不注意就容易受到污染,一旦出现问题再想恢复就要付出很大代价,强调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是一项长期任务,必须作为党的政治建设的基础性、经常性工作。我们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大力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切实把“两个确立”的政治成果转化为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转化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忠实践行,转化为履好职责、做好工作的实际行动,推动全市政治生态整体向好。

把践行“两个维护”放在首位、落到实处。市委郑重向党中央和全市人民作出“三个确保”的政治承诺并抓好兑现落实,以践行“两个维护”首先看态度、关键看行动、最终看效果为主题,常态化开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所作重要讲话和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回头看”,认真抓好中央巡视反馈意见整改落实,推动全市上下形成了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良好政治氛围,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断增强。

把党的创新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坚持把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第一时间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用心学进去、用情讲出来、用力做起来,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大力实施“八项行动计划”,奋力书写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新篇章,书写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新篇章,书写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新篇章,全市广大干部群众更加坚定自觉地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把肃清流毒影响抓细抓实、抓出成效。按照破立并举、法德结合、标本兼治的要求,在“十破十立”上狠下功夫,全面彻底干净肃清孙政才恶劣影响和薄熙来、王立军流毒,坚决肃清邓恢林流毒影响,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推动肃清工作向深层挖根、向常态转化、向治本拓展,全市政治生态持续向好、干部群众精神面貌持续向上、高质量发展动能持续增强、社会和谐稳定局面持续巩固。

把管党治党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有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案四说”“以案四改”取得积极成效,反腐败斗争持续向纵深挺进,全面从严治党引领保障作用充分发挥。

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经济发展实现了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的全局性转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是高质量发展。重庆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努力在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支撑作用、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带动作用、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全市地区生产总值5年增加近1万亿元、年均增长6.7%,2021年达到2.79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7万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更大力度推动科技创新。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我们认真落实科技自立自强要求,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努力催生新技术新产业、开辟新领域新赛道,让科技创新“关键变量”成为重庆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提升创新平台,高标准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两江协同创新区、广阳湾智创生态城,金凤实验室、超瞬态实验装置、中科院重庆科学中心、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分布式雷达验证试验场等一批科研平台加快建设。壮大创新主体,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10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0个,获批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分别达到118家、5108家、4.02万家。优化创新生态,获批建设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编制科技进步路线图,实施重庆英才计划,促进科技、产业、金融、人才良性循环,2021年预计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比达到2.21%,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9.5%。

深入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制造业是重庆经济发展的家底,实体经济是构筑未来优势的根基。我们以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为切入点,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积极培育以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为重点的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汽车产业实现“整车+零部件”双提升,电子信息产业加快补链成群,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不断壮大,近5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5%,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分别达到19.1%、28.9%。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软件产业,加快西部金融中心建设,深入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和国家物流降本增效综合改革试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年增长1.6倍,软件业务收入5年翻一番,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到52.8%。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持续壮大“芯屏器核网”全产业链、培育“云联数算用”全要素群、构建“住业游乐购”全场景集,加快建设“智造重镇”“智慧名城”,成功举办4届智博会,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7.2%。

合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推动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党中央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一项重大举措。这项工作启动2年多来,我们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和一体化发展理念,聚焦“两中心两地”战略定位,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齐心协力办好合作的事情,努力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川渝间,强化双核联动、双城带动、双圈互动、两翼协同,建立4级合作机制,召开5次党政联席会议,持续深化各领域协同、全方位合作,一批重大规划、重点改革、重要协议落地落实,成渝中线高铁等160个重大项目滚动实施,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等10个毗邻地区合作平台加快建设,推出川渝通办事项311项,成渝地区在发展态势、创新动能、开放能级、融合融通等方面实现了许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可喜变化,双城经济圈建设迈入全面提速、整体成势新阶段。市域内,推动“一区两群”发挥优势、彰显特色、协同发展,分片区制订实施三年建设行动方案,建立健全市域“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机制和区县对口协同发展机制,主城都市区龙头带动作用不断增强,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步伐加快,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文旅融合、城乡协同发展有力有效,区域协调联动发展的美好图景正徐徐展开。

加快推动内陆开放高地建设。重庆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我们全面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在西部地区带头开放、带动开放,不断为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力、拓展新空间。提升开放通道效率,瞄准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统筹铁公水空四式联运,完善出海出境大通道体系,强化内陆国际物流枢纽支撑,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通达107个国家(地区)、319个港口,中欧班列(成渝)运营水平保持全国领先,成渝世界级机场群正加快建设。提升开放平台能级,中新互联互通项目累计签约商业项目252.5亿美元、金融项目288.7亿美元,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151项改革试点任务全部落实,两江新区、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重庆经开区等辐射引领功能持续拓展。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制订高质量实施RCEP行动计划,积极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2021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突破800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5年累计达到517亿美元。提升营商环境质量,推进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建设和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深化国资国企、财税金融、“放管服”等重点领域改革,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取得积极进展,全市5年累计新增市场主体超过100万户,目前总量达到330万户,民营经济增加值占比达到59.6%。

大力推动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建设。重庆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口,我们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以能酿出美酒的标准保护长江水质,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着眼“降碳”,调整优化能源、产业、交通运输、用地结构,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全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5年下降16.1%。着眼“减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推进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总体为优,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稳定在300天以上。着眼“扩绿”,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施“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工程,基本完成缙云山、水磨溪等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修复,完成长江“十年禁渔”退捕任务,全市5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192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到54.5%。着眼“增长”,制订实施制造业高质量绿色发展行动计划,积极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全市绿色产业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20%。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山水之城、美丽之地魅力更加彰显。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生活实现了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转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强调要集中全力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我们坚持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从最困难的群体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着眼、从最具体的工作抓起,统筹推进民生改善、城乡建设、安全稳定等各项工作,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高品质生活取得明显进展。

统筹脱贫攻坚和民生事业发展。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动态识别的190.6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8个贫困区县全部摘帽,1919个贫困村全部出列,重庆同全国人民一道告别了延续千年的绝对贫困。社会民生持续改善,每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的80%左右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每年滚动实施重点民生实事,教育、就业、社保、医疗、住房等民生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年年均增长8.9%。

统筹乡村振兴和城市更新提升。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乡村振兴是重庆发展的最大潜力,城市更新提升是重庆发展的最强动力。我们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深化农村“三变”改革,壮大新型村级集体经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坚决守住粮食安全、耕地保护、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三条底线”,粮食年产量稳定在1100万吨左右,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9%,5年建成“四好农村路”6.8万公里、改造农村危房超过10万户,农村集体经济“空壳村”基本清零。扎实推进城市更新提升,编制全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完成交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米”字形高铁网和“轨道上的都市区”加快建设,高铁和城市轨道交通通车里程分别达到1023公里、450公里,高速公路基本实现县县通;深化以“两江四岸”为主轴的城市有机更新,强化城市有序管理、有机管理、应急管理、精细管理、共治管理,城市功能品质持续提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0.3%,建设“近者悦、远者来”的美好城市取得积极进展。

统筹发展和安全。慎终如始做好疫情防控,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动态清零,因时因势完善防控措施,编制完善“1+14+1”应急预案,有力有序做好局部疫情处置和常态化防控,最大程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深化“枫桥经验”重庆实践,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加强重点领域安全生产,形成了社会安定有序、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知所从来,方明所去。重庆发展取得的成绩,最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只要我们一切行动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听党中央指挥,工作就有底气,发展就有希望,事业就能顺利。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一起向未来,重庆广大干部群众一定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紧紧围绕进一步把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全面落实在重庆大地上这条主线,真抓实干、埋头苦干,行千里而积跬步,致广大而尽精微,奋力书写重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篇章,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系重庆市人民政府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