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协会动态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21/2022)》出版发行

     点击数:18351 字号:


近日,《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21/2022》出版发行!

我会自2001年开始组织编写《中国城市发展报告》,至今已连续出版二十卷,是一部系统研究有关城市规划建设治理、城镇化战略、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等内容的综合性年度报告。

《报告》是由第九届、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蒋正华任理事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中国市长协会副会长黄艳任副理事长,吴良镛院士任学术委员会主任,汇集了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学术机构数十位院士和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

《报告》旨在全面记录年度中国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对中国城镇化进程进行科学总结和深入探讨,及时反映中国城镇化现状,提出解决方案和建议。

《报告》的编写始终坚持“理论研究、施政分析、经验介绍、国际比较、信息服务、政策建议”的方针,其目的就是打造一部中国城市编年史,系统归纳和总结中国城市发展经验,为所有关心中国城市发展的人士提供一个参考文献。

按惯例,我会将向每个城市的市长赠送一本《报告》,希望对市长们的工作有所帮助。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21/2022)》解读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主编  邵益生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国在“实现全面小康”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上,正在迈向“实现共同富裕”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我国城市也迎来绿色低碳、有机更新、智慧管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在此历史背景下,《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21/2022)》以“城市更新、节能减碳、智慧城市”为主题,邀请了20多位专家学者分别为六个篇章栏目撰写相关文章,系统介绍了近两年我国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最新进展。现将本卷报告的主要内容简要介绍如下:

(一)围绕“城市更新、节能减碳、智慧城市”主题,在“论坛篇”组织了3篇重要文章,对相关议题进行了分析思考,其中不乏真知灼见。

在智慧城市方面,国务院参事、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仇保兴博士撰写的《智慧城市信息系统基本框架的设计要点——基于复杂适应理论(CAS)视角》认为:智慧城市建设应将自上而下的“构成”与自下而上的“生成”进行有机组合,政府更应该关注并构建“智慧城市公共品”的“四梁八柱”,依据民众的需求,引导市场主体充分利用CAS的三大生成机制——“积木”“内部模型”和“标识”,自下而上生成能自主演化的智慧城市,从而进一步提升城市治理能力,有助于城市政府成为合格的“服务型政府”。

在节能减碳方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王凯博士撰写的《促进绿色城镇化的认识与实践》指出: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中国已经进入了绿色城镇化发展的新阶段,这是城镇化“下半场”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因而要结合能源、工业、交通、建筑、农业和土地利用等碳排放五大领域的研究,将“减碳”和“增汇”作为技术主线,从城镇格局、交通出行、绿色建筑、基础设施、城市运营这五个方面,探索绿色城镇化的规划技术体系和与之匹配的制度创新。

在城市更新方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邓东撰写的《新时期中国城市更新行动的认识、方向和任务》认为:城市更新在国内外和不同历史时期不断演化,而新时期中国的城市更新正位于起步阶段,其内涵存在中外不同、前后不同、新旧不同三种差别。因此,需要在国家层面理解中国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政策背景,在空间治理体系层面理解城市更新行动的任务,在规划编制层面理解城市更新规律性的全生命周期。城市更新需要注意谋划、行动、实施三方面工作,最终形成城市自我更新的运转机制。

(二)聚焦我国创立的“人居环境科学”,在“专题篇”设立特刊系统介绍了百岁老人吴良镛先生在该领域的突出学术成就和重大贡献。

吴良镛先生是我国著名建筑与城乡规划学家、建筑教育家,学贯中西,享誉世界。他对北京、西安、南京、南通等城市的古城发展规划所提创建,已列为经典载入史册。其代表性重大学术贡献是,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人居环境科学理论并创立学科体系,引领城市发展。曾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当之无愧的大师、学术泰斗。今年是吴良镛先生百岁寿辰,清华大学及社会各界举行多种活动,系统回顾和展示了吴良镛先生的学术成就。为感谢吴良镛先生对《中国城市发展报告》的厚爱,本报告特设专辑转载了相关活动情况。

2022年,恰逢吴先生100周岁寿辰,南京市人民政府和清华大学在其家乡南京金陵美术馆共同主办“金陵瑰宝 国之巨匠:吴良镛学术成就展”,全面展示先生在规划、建筑、教育、艺术创作等方面的杰出成就,向吴良镛先生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市民大力弘扬“国匠精神”。

2022年6月5日上午,在吴良镛百岁寿辰之际,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以视频方式联合主办“吴良镛人居思想的科学贡献”研讨会。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相关领导出席并致辞。10多位学界代表分享了与吴先生交往的美好回忆,并对其学术成就给予高度赞誉。

(三)聚焦2021年中国城市的规划发展状况,在“综论篇”从三个层面介绍了全国城市的总体状况、重点领域进展和发生的重大事件。

一是综述2021年度中国城市规划发展的总体状况(中英文),内容涉及城镇化与城市发展、新型城镇化规划与建设、城市信息化与数字化发展、城市更新与文化传承等。在 “中国城市发展的国际视野”部分,呼应“节能减碳”主题,重点介绍了国际社会在建设无碳城市、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相关行动。2021年世界人居日的主题是“加快城市行动步伐,努力建设无碳世界”。世界城市日的2021年年度主题是“应对气候变化,建设韧性城市”。 联合国秘书长在人居日致辞中强调了城市和城镇已成为气候行动的核心。

二是分述2021年中国城市住房、交通、基础设施、服务业和信息化状况。在住房领域,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坚持租购并举,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在交通方面,着力构建综合交通体系,引领区域交通和城市交通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在市政基础设施方面,围绕服务民生、绿色低碳、便捷出行、保障安全需求,发展质量不断提高;在服务业方面,数字化转型加速,新动能不断释放,幸福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在信息化方面,政策不断体系化,元宇宙探索受到重视,智慧城市、智慧社区与民生等领域成效显著,城市治理更加智慧化。

三是遴选并介绍2021年度中国城市发生的十大重要事件,包括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浦东新区打造现代化建设引领区、国家支持浙江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国家发布实施“三孩”生育政策、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国家决策部署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国家要求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房、国家要求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密集出台支撑和规范城市更新行动的政策和郑州发生“7.20”特大暴雨灾害。

(四)关注城市更新的实践探索及实施成效,在“案例篇”选登了4个典型案例,有助于读者了解和借鉴更多的实践经验。

曲靖市推进城市更新,建设云南副中心城市。在全面开展城市体检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方式分类推进更新改造,把老旧小区、老旧厂区和棚户区改造作为城市更新重点,有效改善了28万余人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在推进老火车站片区改造工作中,着力打造“车站记忆”主题公园,建成集主题美食街、网红打卡点、特色商业区为一体的城市消费热点街区,让闲置资源重新焕发生机,成为城市更新改造“由痛点变热点、热点变卖点”的成功示范。

烟台市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首批城市更新试点城市之一。中规院城市更新研究所项目组在支撑试点工作中,紧紧围绕国家最新要求和地方需求,初步探索构建了一套更新规划体系和编制方法。他们认为更新项目在实施之前,涉及谋划、策划、规划、计划等不同环节;项目实施时,需要分层级,各有侧重,上下互动,考虑规—建—管、融—运—维的全过程协同推进;还要从配套政策、资金保障、实施组织等方面加强研究。

开封市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以推动老旧小区连片改造为切入点,着力改善群众居住环境。开封市共有2000年以前建成的老旧小区889个,到2022年年底将提前3年完成“十四五”改造任务,创造的可复制经验4次在全国推广。针对城市“隐疾”,开封市全面开展城市体检,找准城市病,谋项目、建台账、排工期,下决心弥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着力提升城市内涵、市容颜值和设施功能。

报告转载了《中国城市更新白皮书(2021)》刊登的6个城市更新案例,包括:工业园区改造类案例——景德镇陶溪川城市更新,商办(区)改造类案例——北京西单更新场,老旧小区改造类案例——上海黄浦区承兴里改造项目,城市街区改造类案例——成都猛追湾城市更新项目,历史保护类案例——南宁“三街两巷”项目金狮巷银狮巷保护整治改造(一期)工程,公共服务设施改造类案例——西安幸福林带建设工程 PPP 项目。

(五)面向城镇化和区域发展战略,介绍了3位专家对“县域城镇化”“武汉都市圈”“浙江龙岗镇”的观察和思考。

胡序威先生长期呼吁推进县域就近城镇化。他先后于2008年、2014年和2018年为《中国城市发展报告》撰写过3篇文章,分别就中国城镇化、区域城镇化、县域城镇化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推进县域城镇化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部分建议已被中央政府有关部门采纳。2021年5月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指出:县城是我国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对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在此之际,毛汉英院士特别撰写了《胡序威先生〈论我国城镇化空间格局的演化〉一文刊登后引发的社会反响》,值得一读。

毛汉英院士长期从事和关注区域发展研究。他在其撰写的《武汉都市圈的高质量发展:从一体化迈向同城化》中认为:在都市圈建设中,一体化与同城化是既有紧密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发展阶段。一体化着力排除城市要素流动的障碍、壁垒,实现以道路为代表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同城化则是沿着一体化路子不断深入和融合发展过程。目前,武汉都市圈正处在向同城化发展的过程中,建设目标是“便捷、创新、开放、共享、绿色、活力”。文章提出了推动武汉都市圈同城化发展的六条对策建议。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沈迟在《我国特大镇面临的问题和改革探索——以浙江龙港为例》中指出:当前我国特大镇普遍面临财政与事权不匹配、责任与权力不匹配、人员编制严重不足、自主发展权不足等主要问题。2019年浙江龙港撤镇设市,为破解这些难题进行了有益探索,主要通过三个聚焦,实现了以40%的行政资源,高效承接了100%的行政管理职能。一是聚焦“大部制”,构建“小政府、大社会”行政管理新机制;二是聚焦“扁平化”,打造“小社区、大服务”基层治理新标杆;三是聚焦“数字化”,探索“小城市、大智慧”整体智治新路径。

“观察篇”收录《2021年中国市长协会舆情观察》(中国市长协会)、《21世纪以来中国城市经济发展态势与展望》(方创琳)、《智慧城市投融资案例解析与创新建议》(徐振强)、《2021年“一带一路”倡议视角下的全球城市观察》(方煜等)等文章。

“附录篇”包括2021年中国城市规划发展大事记 、 2021年城市政策法规文件索引、 中国城市基本数据(2019年)等内容,并转载了《人民日报》发表的5篇共同富裕文章。

最后,谨向为本报告作序的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主席蒋正华先生以及所有文章作者及编委会的同仁们表示衷心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