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社会责任

“爱尔星星果园”大龄孤独症救助—— 探索孤独症患者的就业问题

     点击数:12476 字号:

他们是谁

1/36,是患病率(2023年3月24日,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发病率和死亡周报发布报告数据,每36名8岁儿童就有一名被确认患有孤独症谱系障碍)。

超1000万,是我国现有的患病人数。约800万,是我国14岁以上患病人数。(数据来源:《中国自闭症教育康复行业发展状况报告》)

这个数字还在逐年上升,他们就是孤独症患者。

对他们中部分人而言,七成概率能扫清二维码买到香蕉,五成概率能做好一份番茄炒蛋,务必十成概率跟着人群过马路。(摘自《李成远不远之三十而立》)

孤独症群体作为残障人士群体之一,他们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交、生活自理能力越来越差,无法就业,无法取得收入,甚至连居家生活的自我打理都很困难。这个群体告别义务教育阶段之后,多数人处于无处可去的尴尬境地,最终只能被迫“圈养”在家。

“我死后,孩子怎么办?”这几乎是所有大龄孤独症患者家庭的终极焦虑。“我最大的心愿是比我的孩子多活一分钟。”一位孤独症患者家长如是说,这也是无数孤独症患者家长的心声。

小松.png

  文案展示患者为项目代表案例,将与其他受助人共同接受本项目帮扶,照片已取得患者监护人授权

小松的故事

小松是密云区穆家峪镇人,今年21岁。家里还有爷爷、爸爸、妈妈和弟弟。妈妈要照顾年迈的爷爷和小松弟弟,全职在家,只有爸爸一人在上班,是低保户。

与大多数孤独症孩子的境遇相似,小松成年后面临着无学可上、无处可去、无法就业的局面,只能待在家里。长期居家缺乏规范和引导,沟通能力低下,在外面经常受到冷遇和欺负,只能把这些不愉快的体验压抑在心里,然后释放在家人身上,在家里发脾气、摔东西、和弟弟打架更是家常便饭。他已经是接近一米八的大小伙子,照顾这样一位大龄孤独症患者,妈妈长期背负着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的双重折磨,不堪重负。

情况在小松来到康复机构并参与到机构农疗基地后开始好转,通过机构的职业技能培训,小松可以独立制作锦盒,粘贴的动作做得又快又好,所有步骤都能熟练掌握,制作出的锦盒美观漂亮。在农疗基地的季节性工作中,小松展现出了他的工作能力。摘果子,装箱子,贴标签,这些工作他都干得很利落认真。他还具有团队意识,会帮助分配在同一组的能力较弱的同学,一起把工作圆满做完。

对于小松的妈妈来说,她从来没想到儿子会发生这样不可思议的转变。他不再是家庭的拖累,不再是纷争的制造者,他语言多了,笑容多了,会做事了,回家也知道帮妈妈干家务了。从他的眼神中,妈妈看到了很长时间都没有在小松身上看到的自信和快乐!这个曾经被绝望笼罩的家庭重新又有了欢笑,又点燃了生活的希望!

  “小松们”无法跨越的大山

小松是幸运的,经过康复机构及爱心人士的帮助,他能够在康复机构安心托养并掌握生存技能,但数以万计的大龄孤独症患者都没能走出家门,每月数千元的托养费用是他们家庭面前的一座大山,无法跨越。

我们希望

爱尔公益基金会正在搭建孤独症全生命周期的公益援助体系,探索出中国孤独症群体“大龄康养”道路。协助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为他们提供一种社会融合的环境,开发职业潜能,提升生活品质,减轻家庭和社会压力。帮助他们实现在康复中就业,在就业中康复。

本项目款项用于支持孤独症群体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辅助性就业及就业条件改善、社会融合等方面。让这类残障人士也能用自己的劳动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

了解更多公益项目请咨询中国市长协会女市长分会010—5190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