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市长声音

万闻华:规划引领城市发展质量效益“双提升”

     点击数:2064 字号:

文/万闻华 泰州市人民政府市长

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江苏省泰州市逐步构建并形成涵盖规划编制、实施和监督全过程的规划管理体制。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泰州市认真落实“多规合一”决策部署,围绕“健康名城、幸福泰州”目标定位,把解决现实难题、满足发展需求、谋划未来路径结合起来,在国土空间规划中更加突出交通先行,有力支撑产业发展,注重城市品质提升,彰显资源禀赋提质,力求以高水平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

打造现代化交通枢纽城市

泰州市全面树立现代交通的理念,准确把握泰州处于江苏地理中心、长三角中轴和上海、南京两大都市圈交汇处的区位特点,全力打通对外通道,不断织密市域路网,集约开发战略资源,加快建设快速通达、便捷顺畅的现代化交通枢纽城市。

围绕打造“面向长三角、接轨沪宁杭”的区域性交通节点,泰州以构建“公铁水空”多式联运体系为重点,同步深化城际铁路、城市轨道等重大项目研究,积极对接上位规划,组织开展相关交通专项规划编制,依托连接东西、贯通南北的“大通道”,全面打开循环开放的“新空间”。

泰州市按照成环成网、疏密有序的思路加快完善城市快速路网,结合接续断点、畅通卡点的要求积极补充强化国省干线路网,依托“四好农村路”的创建不断优化农村公路路网,同时通过加快推动路网之间的对接融合,进一步提高路网互联互通水平。

着眼有序高效利用沿江近百公里黄金岸线,泰州谋划实施港口强市战略,按照“强化统筹、严守底线、优化空间、高效配置”的思路,整合国土空间、综合交通以及产业、水利、生态等规划,完善以沿江港口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的“多规合一”规划体系,科学布局港口、产业、城市空间功能,推进港口岸线“米均论英雄”改革,更好策应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

提高产业空间利用效率

泰州市始终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进一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明确重点保障方向,划定工业用地控制线,提高产业空间利用效率,持续推动产业集聚集群发展。

在科学划定“三区三线”的基础上,泰州重点保障大健康产业体系以及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汽车零部件和精密制造、化工及新材料、光伏和锂电特色产业集群项目建设,新增工业用地优先保障18个重点产业园区项目建设需求,用空间指挥棒促进产业转型。

适应产业结构优化调整需求,泰州市强化了工业用地控制线执行的刚性,重点用于支持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分区域设定容积率、投资强度、生态影响、产出效益等核心标准,严格限制控制线内的产业用地调整为非工业用途,将有限空间资源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倾斜。

泰州市充分发挥工业用地提质增效、盘活项目绿色审批通道等政策效用,鼓励批而未用、低效闲置工业用地再利用,形成竞争性资源配置和政策支持导向,为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提供优良的空间支持条件。

完善城市公共空间架构

泰州自觉遵循城市发展的内在规律,集中力量、多方兼顾、整体联动,有力促进城市发展质量和效益“双提升”。基于城市空间特征、历史风貌和发展方向,泰州市按照轴向带动、轴核联动、畅行流动的基本逻辑,密切城与人、空间与交通、规划与建管的内在联系,加快形成生产生活生态功能高度复合、历史现代未来风貌一体贯通的城市空间格局。

在具体操作中,针对离散型组团的现实空间结构,泰州市建立了将整体布局落到重点片区、以成熟单元带动整体推进的传导链条,增强“深化论证的精细做、进入前期的及早做、条件成熟的加速做”的操作理念,探索试行重点功能板块总设计师制度,形成“一功能片区、一牵头领导、一规划设计、一工程方案、一国有企业、一招商团队、一政策体系”组织体系,着力打造环凤城河、文化中心、金融商贸、体育休闲、城市新中心、高铁枢纽六大功能片区,系统塑造各具特色、错位互补的功能空间格局。

泰州市坚持空间规划、项目策划、开发计划同步推进,充分考虑预期人口总量、功能区划布局、新老动态平衡等必要条件,通过差别化设定人口密度和开发强度形成通透疏朗的空间纹理,通过整体精细设计和局部特色打磨,形成宜居平缓的空间意象,通过合理安排开发次序和建设时序形成适度有序的空间秩序,统筹嵌入生态、教育、文化、健康、体育、商贸等服务设施,逐步完善滨水、绿地、慢行、照明等城市动线,精心构建远近结合、人城相融的公共空间架构。

彰显城市资源禀赋特质

泰州市立足经济社会全局和核心价值资源,显化水城水乡风貌特色,丰富历史文化名城底蕴,扮靓水亲绿透城市风貌,集中力量提升城市宜居宜业宜商宜游水平,努力让泰州的资源禀赋、文化积淀、生态条件与现代城市浑然一体、交相辉映。

结合长江、里下河、湿地等重要水资源禀赋,泰州推动污染治理、生态涵养、价值转化同步实施,强化对自然生态资源和自然保护地的保护,着力塑造“河湖风韵、水城气韵、创新姿韵”于一体的水韵城乡风貌,打造形成里下河水乡田园、运河文化水城、沿江圩田等三类特色风貌区,进一步擦亮以水为魂的城市生态底色。

围绕“一环、两轴、一带、多片”历史城区保护规划,泰州市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地段以及古遗址、城址和文物古迹保护,推进长江文化带、古盐运河文化带建设和农业文化遗产开发,促进地域特色文化传承与活化利用,推动千年文脉焕发时代新姿。

同时,泰州市梳理整治河湖水系和绿色空间,依托主要河流、交通干道沿线建设环城镇组团蓝绿生态廊道,利用农田、湿地、林带等资源打造要素复合绿色开敞空间,大力推进以水为脉的“区域绿道—城市绿道—社区绿道”三级绿道系统建设,不断完善蓝绿交织、城绿交融的城市生态景观体系。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