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 娜:北京市昌平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经验分享
点击数:299 字号:小 中 大
文/倪娜 北京市昌平区委常委、副区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提出“关爱儿童、共享发展,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倡议。2022年,三部委联合发布推进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及其导则,要求在城市、街区、社区等不同层次统筹做好项目储备。2023年6月,北京市23家单位联合出台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22项重点任务。以下简要介绍北京市昌平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情况。
昌平位于北京西北部,是首都重点发展的平原新城和科教新区,面积1343.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27.2万人,其中14岁以下23.6万人,占比10.4%;15~59岁169.4万人,占比74.7%,人口总量大、育龄人口多、适儿化需求旺盛,正处于城市建设与更新改造同步推进的关键时期。昌平区委、区政府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围绕儿童优先发展原则,加强顶层设计,推动儿童友好理念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中落地落实落细。
一是规划引领营造政策友好。“十四五”以来,出台了多项教育、医疗、心理健康、预防犯罪等儿童发展相关政策,制定了普惠托育服务试点认定和多重激励政策,编制了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专项规划,结合各镇街空间特点制定了服务设施总体空间布局。建立了涵盖43个成员单位的托育服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了妇儿权益保护领导小组,合力搭建组织体系,统筹做好服务保障。
二是全区统筹营造社会友好。将儿童友好理念融入城市发展更新的全过程,以系统性的空间资源谋划整合不同部门主导的专项行动,推动儿童友好城区建设与文明城区创建、适老化社区改造、公共文化示范区、青年发展型城区试点等专项行动实施有效衔接。同时,通过校园教育、社区活动等培养儿童参与社会治理意愿,拓展儿童参与方式,丰富儿童参与渠道,吸引更多力量加入共建共治共享。
三是统筹项目营造空间友好。通过建设活力街区,为儿童拓展街头运动场地。与首开集团、首开股份联合打造京北首条全时品质生活型商业步行街——首开LONG街,将儿童友好理念融入设计,充分利用现有空间增设微坡、滑梯等游乐设施,组织开展音乐剧、绘本展、街头滑板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开业即火爆,成为京北商业新地标。
通过老旧小区改造,为儿童增设社区游戏角和微花园。精心打造了“昌盛模式”典范,将设施老旧、秩序混乱、公共空间匮乏、商业活力不足的21个分散小区改造为1个治理有序的社区,新增环形步道800米,滑梯、沙坑等儿童乐园1000余平方米,被住建部纳入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可复制政策机制清单,作为典型案例向全国推广。
通过工业厂房改造,打造托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样本。“北科婴幼学苑项目”入选2024年北京市城市更新“最佳实践”。北科婴幼学苑建成于2021年,位于昌平区沙河镇,原址是20世纪80年代沙河毛条厂制条车间。园所占地面积8166m2,可同时容纳380名婴幼儿,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的托育园、北京市示范园。项目有效补充了区域托育设施短板,搭建了“科学育儿”活动平台,累计服务上万人次。主要创新经验为:
一是转型盘活老旧厂房,改造契合原有基础。原沙河毛纺厂制条车间为一层建筑,与附近社区房屋格局比较协调,基础空间结构非常适合婴幼儿成长对于温度、阳光和空气的需求。项目基本延续原有建筑外观风貌,在高处加装电动窗可自动调节遮蔽状态,保障充足的空间感、视域感和高质量空气流通度;顶棚处开凿天窗,增加落地窗,保证充足的直采光。
二是坚持儿童为本,突出专业化精细化。室内空间设计合理、功能齐全,侧重打造开放式的游戏空间。大厅开设模拟街区,提供真实社会生活场景,设施设备突出“1米高度”的儿童视角。户外打造了3000多平方米的活动场地,动物生态区“萌宠乐园”养殖鸡、鸭、鹅,“采摘廊架”可近距离观察果树开花结果;阳光生命区包括音乐展示平台、沙池、泥巴坊、树屋,等等。
三是社会力量筹资参与,集思广益解决需求。项目完全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聚焦市场托育需求,汇集多方智慧与力量,打造适宜婴幼儿安全健康成长的空间场所。聚集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北京健康文化促进会婴幼儿照护服务专业委员会等社会群体组织、教育专家团队,形成强大的社会支持网络。
四是打造托育园样板,建立“产教科融汇”发展的新模式。与北京科技职业学院联合开设北京市首批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与首都师范大学联合培养全国首批托育方向硕士,联合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主编托育行业第一本教材等,将实体园所打造为人才职前培养、职后培训基地,婴幼儿教育科研实践场所。
(来源:“践行人民城市理念 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分论坛交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