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市长声音

谢仲鹏:搭建一体两翼三融合架构 打造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平度经验”

     点击数:146 字号:

文/谢仲鹏 平度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202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大力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山东省平度市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全国工业和制造业百强县、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中国职业教育百佳县,充分发挥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显著优势,创新搭建“一体两翼三融合”架构,着力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努力打造全国县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一、构建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一套体系”

  (一)打造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体系架构

锚定平度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总目标,构建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一套体系”,力推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两翼发展”,牵动教育链、产业链、政策链“三链融合”,着力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公办、民办及混合所有制多元化办学格局。通过体系架构的创建,树立系列职业教育规范标准、创新特色职业教育办学理念、创建高效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打造众多职业教育成功案例、形成成熟职业教育长效机制。平度职教中心学校《助推县域三农转型升级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是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中职院校。 

  (二)打造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经验

2025年4月,平度市创新建立“政校企社”四方合作机制,立足地方职业院校,分别与青岛农业大学、青岛恒星科技学院等高校,以及区域龙头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教育服务方面,政府研究制定职业教育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学校建立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动态对接机制,企业安排技术骨干参与课程开发。科技服务方面,政府搭建产学研合作公共服务平台,学校主动与企业开展科研项目合作,企业与职业院校共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人才服务方面,政府建立人才供需信息服务平台,学校根据企业需求制定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方案,企业为职业院校学生提供充足的实习岗位和实践机会。平度市深入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三)打造全国县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实施职教高质量发展“1+3+5”工程。制订一套发展规划,包括职业教育十五五发展规划、职业教育提升三年行动方案、年度重点工作清单,确保工作推进具备更强的计划性和目标性。打造三维教育成果,面上注重打造平度“双元制”办学模式职教品牌,推广“双元制”办学平度模式经验;线上注重从高职服务地方发展、中职双元制教育、普职融通、技师人才培养等方面提炼教育特色;点上注重在优秀教师培养、教学创新成果、竞赛奖项、校企合作、社会化办学等方面打造工作亮点。力促五项工作突破,包括特色化办学、人本化教育、精细化管理、社会化合作、常态化安防等。截至目前,全市职业院校在校生规模突破2.3万人,年社会培训量超1.5万人次,覆盖中职、高职贯通培养,涵盖职业培训、技师培养等多元层次,职业教育改革成果在全国县域中职院校和技工类院校中名列前茅,先后被评为中国职业教育百佳县、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全国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山东省双元制师资培训基地、青岛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地等。 

  二、力推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两翼发展” 

  (一)“双元制办学”“普职融通”“产教联合体”助力职业学校教育新跨越

近年来,平度市持续深化与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36年来的合作关系,创新推动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本地化发展,构建起独具特色的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累计投入3.2亿元,打造50余个高标准实习实训车间,为学生提供真实的产业实践场景。2024年9月,平度市深化普职融通改革,依托山东省混合所有制办学政策优势,吸引社会资本9000万元成立“普职融通综合教育中心”,建立“学分互认、资源共享、课程共建、教师互动”核心机制,并赋予其理事会决策等办学自主权,实行灵活用人和薪酬机制,构建职普教育融合贯通的人才培养新模式。2025年6月,依托青岛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平度片区这一国家级经济示范区的政策优势,聚合平度市职业中心学校、海信集团等学校和企业资源,成立青岛都市圈智能家电制造产教联合体,助力区域智能家电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扩容升级”“产教融合”“职教出海”开启职业培训新篇章

平度市投资30余亿元,实施平度市技师学院扩容升级项目,计划2025年年底建成启用,努力争创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国家级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努力建设规范、智慧、美丽新校区和现代农业综合实训基地。积极推动平度市技师学院加强校企合作,2024年12月与泰纳瑞斯有限公司等6家知名外企集中签订校企合作协议,2025年6月与莱茵科斯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集中签订产业学院合作协议,助推平度市产教深度融合发展,为地方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平度市以“接轨国际提标准,面向当地搞服务” 为思路,双轨推进国际教育合作,一方面,积极服务 “一带一路” 倡议,面向老挝职校教师举办种植、养殖等农业技术培训,已累计开展培训7期,覆盖400余人次;另一方面,持续深化国际培训等领域合作,2025年6月,平度市职业院校分别同5所德国、奥地利职业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在师资培训、教学方法、学生实训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努力输出 “平度职教” 品牌,开启了“职教出海”新篇章。 

   三、牵动教育链、产业链、政策链“三链融合” 

  (一)专业匹配产业,赋能动态调整的产业链

平度市以 “专业跟着产业走” 为核心理念,围绕平度市“4 + 10 + 12”产业体系(4大主导产业,10条重点产业链,12个专业园区),构建起 “需求导向、动态调整、深度融合” 的产教协同发展生态和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在机制创新层面,市级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工作专班,建立产业人才需求定期调研机制。通过深入企业走访、行业数据监测等方式,精准绘制产业人才需求图谱,为专业动态调整提供科学依据。在此基础上,平度市实施专业优化工程,近年来新增人工智能应用、无人机应用等10个紧缺专业点,及时填补产业发展的人才缺口;同步撤销7个市场需求饱和、同质化严重的专业点,避免教育资源重复投入。重点打造4个省级示范性专业点,并结合区域产业特色,布局6个重点产业链专业群,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的精准匹配。通过校企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建实训课程、共享科研平台,有力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 

  (二)学业紧扣职业,优化特色鲜明的教育链

成立“平度双元制校企联盟”,整合市内外57家企业与8所学校资源,形成校内外协同互补的实践实训网络,打破教育与产业的壁垒。在机制创新方面,平度市探索出 “五合一” 培养机制:实现教室与车间功能融合、教师与师傅身份互鉴、学生与学徒角色转换、教学与生产过程统一、作品与产品价值贯通,并创新 “教学、培训、生产、经营、服务” 五位一体的办学路径。目前,平度市职业院校已与青岛海信集团等超50家单位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开设海信、万汇、海尔等 “冠名班” 15个,构建起稳定的“订单式”人才输送渠道。每年可定向培养职业技术人才2000余人,储备产业工人5000余人,实现2500余名毕业生 “进校即进厂、毕业即就业”,为当地中外资企业发展提供持续人才动能,真正实现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无缝对接,为区域产业升级注入强劲动力。

  (三)行业服务企业,撑起高效有力的政策链

平度市以打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为载体,通过政策体系构建、资源深度投入和机制创新,实现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政府牵头行业、学校、企业深度协同,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精准规划培养规格、技能要求、知识结构与学习评价体系,形成 “工学交替、标准引领、理实一体” 的人才培养新模式,确保学生在实践与理论结合中成长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政策与资源保障方面,平度市先后出台《平度市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等19项政策文件,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制度支撑。同时,设立职业教育专项发展基金,累计投入超5亿元,重点用于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培养和国际合作项目,夯实职业教育发展基础。为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平度市搭建 “产业—人才” 大数据平台。该平台通过实时监测企业用工需求和毕业生就业情况,动态调整专业设置与招生计划。2024年以来,平度市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以上,重点产业对口就业率超95%,本地就业率达85%,充分彰显了数据驱动下产教融合的显著成效。

未来,平度市将继续推动职教改革,持续深化 “一体两翼三融合” 职教模式;继续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为区域发展提供人才与智力支撑;继续推动职教高质量发展,努力成为教育强国战略在平度市的生动写照和成功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