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城市论坛

王 云:关于推进低碳生态城市产业发展的建议

     点击数:4535 字号:

文/王云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学术部副主任,副研究员,中国社科院经济学博士,注册城乡规划师

低碳生态城市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城市发展中的实践,是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和生态化发展理念互相融合而成的新型城市发展形态,其建设遵循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持续和社会和谐的原则。低碳生态城市的产业发展涉及环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多重领域,是助推城市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对低碳生态城市产业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尤为重要

一、低碳生态城市的产业现状

回顾我国生态城市二十多年的建设过程,低碳生态城市作为城市建设的典范,其规划合理、设施先进,是城市建设的引领者。然而这一系列自上而下建设的生态城市,其经济发展却始终远输于自发生长、依托市场经济发展而崛起的深圳华强北、北京中关村以及上海张江新城。城市经济的发展,产业占据主导,产业发展对城市的兴衰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低碳生态城市在碳排放及生态建设方面均取得显著成绩,但在产业发展、城市经济活力方面却收效甚微。以中新天津生态城为例,依据《天津滨海新区统计年鉴(2022)》,2008年中新天津生态城规划面积31平方公里,规划居住人口35万人。至2021年年底,中新天津生态城已建成面积 20.10平方公里,现有19个居民委员会,现有居住人口7.7万人,共2.89万户,从业人员3.66万人,其中第二产业4196人,第三产业32366人,第二产业主要分布在建筑业,第三产业主要分布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文化体育类。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中新天津生态城的城市建设面积已达到规划建设面积的60%以上,但吸引的居住人口仅占规划人口的约20%。依据卢卡斯内生性经济增长理论,低碳生态城市在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等方面明显不足。相对于规划人口,中新天津生态城的本地就业人数同样偏低,而劳动力是经济增长模型的主要影响因素,偏低的本地就业人数反映出中新天津生态城的经济增长滞后于城市建设进程。

二、我国低碳生态城市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产业集聚效应不强

低碳生态城市优质的环境没能吸引人才与企业集聚,未能形成产业增长的集聚效应。已建低碳生态城市的经济活力不足,这主要因为低碳生态城市发展过程中过度依赖城市的“他组织”。依据低碳生态城市规划指标体系(以中新天津生态城为例,其规划指标体系共有26项指标,其中有22条控制性指标和4条引导性指标,具体包括绿色建筑比、绿色交通、人均公共绿地、可再生能源使用率等方面)建设低碳生态城市,虽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质,但需持续依靠政府财政投入。具体而言,低碳生态城市的建设过程忽视了城市产业主体的参与,使得产业发展滞后于城市建设。此外,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服务保障落实不到位等问题,难以吸引大量人才和企业落户,未能形成基于“自组织”的产业集聚,影响了经济增长率的提高。因此,只有以产业集聚人才,以人才引领产业,才能实现低碳生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经济发展存在“房地产依赖症”

以全国首批8个国家级绿色生态示范城区为例,包括中新天津生态城、唐山市唐山湾生态城、无锡市太湖新城、长沙市梅溪湖新城、深圳市光明新区、重庆市悦来绿色生态城区、贵阳市中天未来方舟生态新区、昆明市呈贡新区。在示范之初,房价和地价均有所上升,建设初期因房地产的发展而繁荣,却随着房地产的走弱逐渐成为城市建设集聚而人才和技术并不集聚的区域。低碳生态城市的产业发展不仅仅是房地产经济的发展,房地产是城市产业发展过程中提升城市环境的引擎,与城市发展同步,有着辅助、服务主体产业的功能。一旦走入房地产主导的城市经济形式,房价脱离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过高的房价则成为阻碍城市经济发展和其他产业发展的绊脚石。

(三)城市建设资金来源较为单一

低碳生态城市从早期建设到后期运营均需巨大的资金支持,我国低碳生态城市的建设主要依赖财政投入。一方面,为吸引企业落户,低碳生态城市出台了多项企业扶持政策,包括减免园区房租、予以税收优惠等,这需要政府投入大量财政资金。另一方面,“城市基础设施先行,产业经济发展随后”的模式导致城市在建成后存在一段空置期,在此期间,城市建设、维护和运营成本迫使政府不断进行财政投入,但该阶段城市运行效益并不显著。城市建设需寻求多元化的可持续资金来源,但由于缺少激励机制以及市场力量的推动,社会资本参与意愿不强。城市建设需发挥政府投资引导带动作用,充分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积极探索多元化投融资渠道。

(四)区域联动和产业发展的内生性动力不足

区域联动和产业发展的内生性动力不足易导致城市发展受限,生态城市与周围环境的联系不足,难以与其他区域协作发展。以中新天津生态城为例,城区内部公共交通规划合理,人行道慢行系统完善,但生态城与天津市区及北京地区的联系较微弱,生态城在交通方面处于孤立状态,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生态城的发展。

三、推进低碳生态城市产业发展的建议

推进低碳生态城市的产业发展需要以企业、人才为主导,增强生态城的内生发展动力,引导产业多样化复合发展,避免以房地产为主的单一产业经济发展形式。政府需提供必要的政策保障与适度规模的财政投入,同时完善区域联动发展机制。

(一)产学研融合激发产业发展内生性动力,助推产业多样化复合发展

低碳生态城市的发展应注重产业扶持,孵化高科技企业、吸引高科技人才,注重人才的能力提升。第一,注重低碳生态城市的研发投入,提升核心技术。鼓励低碳生态城市内的企业增加研发投入,鼓励高校与政府、企业联动,实现产学研互动,进而激发产业发展内生性动力。第二,注重改造升级低端产业,引入高端产业,连接并延长产业链条,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产业多样化发展。第三,注重人才引进,提升人才服务质量,完善保障性政策支持体系,为国际化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二)摆正房地产经济在低碳生态城市发展中的位置

低碳生态城市的发展应发挥房地产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有利作用,以需求为导向,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实现房地产与城市经济的协同发展。低碳生态城市建设应以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以实现便捷、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为目标,遵循职住平衡的原则,解决好大城市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问题。高标准地建设低碳生态城市应基于良好的城市经济环境,综合分析城市产业情况,在经济活力较强的地区推进低碳生态城市的建设,提升城市空间品质,实现城市环境、经济与社会的综合可持续发展。

(三)增强政府的服务意识,保持适度规模的财政投入

建立多保障、多服务、少直接投入、量入为出的财政投入思路。一方面,减少竞争中的政策壁垒,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切实保障外来流动人口权益。另一方面,构建良好城市信用体系,全面推进低碳生态城市金融信用、社会信用和商业信用体系建设。

(四)推动低碳生态城与周边区域的联动发展

加强低碳生态城市与周边地区的交流互动,推进都市圈深度协同、多方联动、优势互补,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和城市群融合发展,形成密集的城市流,畅通要素流动渠道,这是实现低碳生态城市经济产业发展的基础,也是区域经济腾飞的根本。

(来源:《建设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