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研究出版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18/2019》出版发行

     点击数:34868 字号: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18/2019》出版发行



3e5ce6e5887f0cdbe7a8d89c05ef1f7c_111810131386.jpg

       近日,《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18/2019》出版发行了!

       我会自2001年开始组织编写《中国城市发展报告》,至今已连续出版十七卷,是一部系统研究有关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城镇化战略、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等内容的综合性年度报告。

     《报告》是由第九届、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蒋正华任理事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中国市长协会副会长齐骥任副理事长,吴良镛院士任学术委员会主任,汇集了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学术机构数十位院士和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 《报告》由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承办。

     《报告》旨在全面记录年度中国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对中国城镇化进程进行科学总结和深入探讨,及时反映中国城镇化现状,提出解决方案和建议。

     《报告》的编写始终坚持“理论研究、施政分析、经验介绍、国际比较、信息服务、政策建议”的方针,其目的就是打造一部中国城市编年史,系统归纳和总结中国城市发展经验,为所有关心中国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士提供一个参考文献。

按惯例,我会将向每个城市的市长赠送一本《报告》,希望对市长们的工作有所帮助。


专 家 解 读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编委会常务副主编、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毛其智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18/2019》以“5G、人工智能、智慧城市”为主题,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突出信息化技术的新进展,总结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城乡区域发展战略等方面的宝贵经验。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党和国家机构进行了系统性、整体性、重构性的改革,让世界看到了改革开放的中国加速度,看到了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中国决心。

    《报告》分为综论篇、论坛篇、观察篇、专题篇、案例篇和附录篇六个版块,共收录文稿37篇,全书约67万字,由中国城市出版社出版。第九届、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际欧亚科学院执行院长、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主席蒋正华,中国市长协会副会长齐骥分别为《报告》撰写了序言。


      一、综论篇

      2018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城乡各地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各项民生事业加快发展,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实现良好开局,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综论篇全面反映2018年中国城市发展状况,组织编排了有关城市发展综述、城市发展十大事件,以及城市经济发展、城市住房发展、城市交通和市政基础设施、城市信息化进展等7篇核心文章。

      据统计,2018年末全国有设市城市672个;其中直辖市4个,副省级市(中央计划单列)15个,地级市278个,县级市375个;全国有县(自治县、旗)合计1505个,建制镇21297个,乡10259个,街道办事处8393个,村委会54.2万个,居委会10.8万个。全国城镇常住人口83137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9.58%,比上年末提高1.06个百分点。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3.37%,比上年末提高1.02个百分点。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586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43419万人。城镇新增就业1361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下降0.1个百分点。

     《报告》主编、国际欧亚科学院邵益生院士主持撰写的“2018年中国城市发展十大事件”,逐一介绍了我国隆重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国务院批复河北雄安新区总体规划、国务院批准设立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出台《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我国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重大交通设施建设助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发布实施、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统一规划体系”、国家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等在2018年内发生的重大事件。

    “2018年中国城市住房发展概述”指出:为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中央在房地产市场调控方面从年中“坚决遏制房价上涨”到年末转向“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并提出夯实城市政府主体责任,因城施策、分类指导。居民长期以来对房价上涨持有的强烈预期在2018年发生明显转变,上半年市场形势依然火爆的二三四线城市于年中开始冷却。同时,各地在住房保障和人才住房的供给机制上做出诸多探索。一方面继续实施新的三年棚改攻坚计划,因地制宜调整货币化安置政策;另一方面针对夹心层需求,以共有产权住房作为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的代表,深入推广试点。在保障弱势群体的同时,各地将支持创新和吸引人才作为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核心抓手,积极探索住房供给制度的政策创新,降低安居成本,吸引人才安居就业。

    “2018年中国城市交通进展”介绍了随着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国城市群交通系统加快布局,区域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取得的新进展。城市交通进一步聚焦社会和民生重大需求,服务意识、风险防范意识在城市交通规划、建设、管理中得到高度关注,促进了城市交通与城市融合互动发展。与此同时,共享交通的负面效应开始显现,保障出行安全成为政府市场监管的重点。

    “2018年中国城市信息化进展”指出,党中央、国务院以及有关部委在2018年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城市信息化相关法律法规和发展环境进一步完善;多网融合、5G试点建设和云计算环境逐步普及为城市信息化提供了更为优化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城市全面深化改革为信息资源的共享提供体制和机制保障,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化应用模式在提升公众体验、公众与企业参与度,构建城市信息化生态体系的同时,也在提升城市管理新能级,激发社会经济增长新潜能,引领民生保障新发展。面向未来,城市信息化呈现出五方面发展趋势:全面深化改革与信息化协同加速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新型数据网络技术进一步推动政务信息共享服务;城市信息化应用建设将更加突出惠民便民服务;互联网公司的深度参与将创新城市信息化模式;网络安全和区块链等将成为信息化建设的战略重点。

      二、论坛篇

      论坛篇共选载6篇文章。

      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吴良镛的文章题目是:“在国家规划体系改革的过程中发展人居科学,共筑美好家园”。吴良镛指出,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近年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时期,国家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工作、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工作、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国土空间规划和区域规划工作等,都做出了顶层设计和战略安排。这些规划都是国家的规划,不是部门的规划,在具体的规划实践中,要有综合的观念,加强统筹协调,体现国家意志和国家规划的战略性,适应高质量发展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针对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建设规模大、速度快、涉及面广等特点,吴良镛倡议发展人居科学,以人为核心,科学建设有序空间和宜居环境,并以整体论的融贯综合思想,突破原有专业分割和局限,初步建立了一套以人居环境建设为核心的空间规划设计方法和实践模式。当前,在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过程中,应更为自觉地大力发展人居科学,为建立包括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在内的国家规划体系提供坚实的科学支撑。建议在我国现有13个学科门类基础上,增设“人居科学”为第14个学科门类。

       国务院参事、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住建部原副部长仇保兴在“中国城镇化下半场的挑战与对策”一文中指出,中国城镇化前半场有效避免了因基础设施严重不足造成的疾病流行、人口单向流入城市但不能提供就业岗位、能耗比全球平均值高出几倍、城市三分之二的人口在贫民窟中居住等四类“城市病”;着重探讨了城镇化下半场将会出现的城镇化峰值、机动化加剧郊区化、老龄化快速来临、城市人口增减分化、住房需求逐渐减少和碳排放峰值提前等六大趋势;针对能源和水资源的结构性短缺加剧、水气土壤三大污染治理任务繁重、小城镇人口萎缩和人居环境退化、城市交通拥堵加剧、城镇历史文化风貌修复难度增大、扼制住房投机泡沫任重道远、城市防灾减灾能力不足、乡村振兴饱受“城乡一体化”干扰等八个方面的挑战提出相应对策;明确城市是所有问题包括社会问题、经济问题的本质所在,但是也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钥匙。

       深圳市原市长、市委书记厉有为撰写了“风口浪尖弄潮头——深圳改革开放四十年回顾”一文,深情回顾深圳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由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一座高科技、现代化、国际性特大城市的历史过程。深圳创造了中国发展史上由农村快速城市化的典范,创造了在一张白纸上跨越式的发展高科技产业群、成为以高科技产业为支柱的创新型城市;在高速发展的同时,深圳还加强环境建设,创造了全国环保模范城、全国森林城市等称号;在人口密度全国最高的情况下,创造了最好的人居环境;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群众生活水平、人均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教育水平和医疗水平等都位于全国城市前列。他总结了“方向、路线是根本”“拓荒牛精神万岁”“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等重要经验,并就如何“建设世界级大湾区”提出了建议,既有宝贵的历史价值,又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论坛篇”围绕“5G、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的年度报告主题,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邬贺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书记、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副总师曹淑敏,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李国杰等三位学界著名专家,撰写了“信息技术赋能智慧城市”“5G助力城市智慧化和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在城市建设中的‘头雁’作用”三篇重要文章,分别介绍了我国现代信息技术在相关领域的发展状况,并聚焦于如何在促进城市发展中发挥作用,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意义。

  

       三、观察篇

       观察篇的特点是力求从第三方视角观察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本年度共收录7篇文章。

       中国市长协会根据谷尼舆情大数据平台监测到约44万条相关信息进行舆情分析,提交的“2018年中国市长协会舆情观察”一文指出,有关“教育”“环保”“反腐”等方面的舆情得到社会的最高关注度。

       作为香港的资深媒体人,凤凰卫视时事评论员、香港三策智库理事长、四川大学特聘教授杜平先生撰写了“香港的现状与未来”一文,从香港人的出行模式、生活空间、守成和自满等不同角度,观察了香港这个特区城市的发展现状,展现了香港的魅力所在,并对香港的未来充满期待。文章指出,既然城市是为人而建、为人而存在,那么,城市的研究者和规划者,就必须把公众的主观感受作为科学研究和科学行为的第一考虑因素。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交通分院院长赵一新教授的文章“中国主要城市道路网密度监测与分析”,克服了传统城市工作中道路网密度统计标准不统一、数据更新时效性差等问题,以科学的城市建成区边界、规范化的道路分级标准、标准化的指标计算方法和技术规程,结合信息化技术,实现了对全国36个重点城市的路网密度动态监测。为合理控制城市道路网密度,落实“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布局理念、促进城市交通规划的建设实施提供了有效支撑。

      观察篇还收录了澳门大学原校长、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赵伟的文章“澳门回归和澳门大学的改革发展”;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执行秘书长、中国科学报社原社长兼总编辑刘洪海的文章“风雨兼程七十载,砥砺前行城市化——新中国城市化建设述评”;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申玉铭等人的文章“中国城市服务业发展特点及提升路径”;世界自然基金会(瑞士)北京代表处气候与能源、绿色金融项目总监王伟康等人的文章“1.5℃温控目标下中国城市近零碳排放工作进展及展望”。这些对中国城市的观察,视角独特,观察入微,内容鲜活,给人以遐想和启迪。


      四、专题篇

      本年度专题篇聚焦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收录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18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新闻发布会(实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解读、自然资源部关于全面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通知等4个文件。同时,还节略选编了已在媒体/网络上发表的8篇短文,作者包括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原副理事长、教授级高级规划师陈为邦,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吕斌,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杨保军和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绿色城市研究所所长董珂,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原巡视员张泉,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厦门大学教授赵燕菁,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段进,国家发改委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研究员史育龙,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武廷海。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专题篇为此收录了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贺辉文、廖远涛的文章“基于边界生产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解读”;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院长方煜的文章“从‘深圳特区’到‘大湾区’的跨越”,分别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和先锋城市深圳再发展等不同角度,回顾了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

     

      五、案例篇和附录篇

       案例篇共登载4篇文章,包括“海绵城市建设—以常德为例”“以共同缔造助力乡村精准扶贫—以红安县柏林寺村为例”“规划引领:横道河子镇高质量建设发展历程”“亳州市建设‘世界中医药之都’的规划与实践”。附录篇收录2018年中国城市规划发展大事记、2018年城市政策法规文件索引、2018年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2019年1月21日公布的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单)、中国人口方面的基本数据(2017年及历年)、中国城市基本数据(2016年)及中国城市基本数据(2016年)的说明,共5篇有关城市规划建设发展和管理等方面的信息,便于读者定量观察中国城市所发生的基本变化。


      六、小结

     《报告》理事会蒋正华理事长在序言中指出:《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18/2019》坚持“中国城市编年史”的基本定位,通过记载、分析、研究全国各类城市的热点问题与最新进展,为决策者、管理者、研究者及社会各界提供参考,并努力体现权威性、综合性和前瞻性。《报告》力图从不同视角和方面,全面地反映中国城市发展、规划、建设及管理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与以往几年相比,选题内容有所拓展,特别是以往相对显得有些单薄的论坛篇得到明显加强,文体形式也更具多样性,但由于受编者专业和水平所限,疏漏与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