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城市论坛

程建武:数智引领 科技赋能——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建设的“青岛实践”

     点击数:10846 字号:


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新城建”工作部署要求,青岛市高标准建成了“上下贯通、左右衔接、协同联动、高度集成”的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全方位打造“1中心+1平台+1张图+N应用”的青岛模式,为科技赋能城市管理提供了全新的青岛实践。

一、打破信息孤岛,城市管理数据实现“一网通联”

青岛市建设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大数据中心,建成包含1400余项数据目录、44个专题库的城市运行管理服务数据库,并与城市云脑互联互通,实现了数据跨系统、跨行业、跨部门共享运用。

(一)全面汇聚数据资源

整合供热供气、环境卫生、综合执法等16个行业部门数据,汇聚住建、园林、公安、交通等30个部门(区市)数据,形成城市管理基础数据、网格数据、公众诉求数据、网络舆情数据等各类专题数据库和综合分析模型,为行业赋能、指挥调度、决策分析等提供精准的大数据支撑。

结合可视化空间分析及展示需要,建设建成区三维灰模地图,汇聚全市关键运行数据和行业基础数据,并与市民服务数据形成关联,为城市行业监管评价提供科学依据。例如,通过与自规部门共享的高空航拍影像数据和实景三维数据,对乱倒建筑垃圾形成的渣土堆问题进行分析比对,使建筑垃圾管理部门能够快速掌握渣土堆分布情况,为实施综合治理和确保城市运行安全提供准确的依据和支撑。

(二)大力开展数据普查

充分运用“云、网、数、端”技术架构优势,对全市建成区范围内的城市管理部件进行全面普查,为114类248万个城市管理部件标明统一标识编码,建立“数字身份证”,形成全市建成区城市管理部件“一张图”,为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推进城市管理问题精准流转、快速处置、高效解决奠定数据基础。目前,全市城市管理部件事件问题派遣精准率提高了30%。

(三)全面构建感知体系

在每天对全市建成区12大类218小类城市管理问题进行人工采集发现的基础上,通过共享3.8万余路公共安全视频、40余路高点视频、视频采集车、无人机和航拍(卫星)影像等,对各类城市管理问题进行监控,并通过智能分析系统对市容秩序等11类常见问题进行自动识别、自动抓拍、自动派遣,建立了“高、中、低”立体式、智能化感知体系和问题自动流转处置的创新模式。目前,平台年均自动发现和处置城市管理问题18万余件,在城市管理重点攻坚行动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二、丰富应用场景,城市管理领域实现“一网统管”

精心打造24个特色应用场景,所有场景都紧密结合工作实际,为行业管理部门加强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一)搭建城市运行类场景

将7个城市运行专题纳入平台建设体系,对城市运行保障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增强城市运行基础保障能力。

1.燃气智能监测场景。针对天然气加气站、液化气灌装站的远程视频监管系统,对接覆盖全市所有燃气场站燃气远程视频监控,实现远程实时监管。同时,采用可燃气体探测、无线通信等高技术手段,对市内687处燃气管线、重点路段、人员密集区域等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连续监测,并实时将监测点可燃气体泄漏信息发送至监控中心。

2.供热监测场景。对市区1200余座换热站的室外温度、供回水温度、压力、流量等运行参数实时监测,实现了对市内主要供热企业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同时,可实现将监测的运行数据与政务热线市民反映的问题进行对比分析,实时掌握各供热单位的运行状态和服务质量。对重复来电多、市民反映问题集中的区域进行重点分析,研判供热异常原因,及时主动进行督导处置。

3.供排水监测场景。接入水务部门水务监测管理信息平台,将城市供排水相关地理数据、设施数据、监控监测设备、业务数据、告警数据等信息展现在“排水一张图”上,更加清晰地展示区域内的供排水情况,为供水调度、排水防汛等提供决策支持。

(二)搭建行业管理类场景

建设智慧环卫、智慧广告、建筑垃圾监管、城市亮化等16个行业管理类场景,城市管理行业监管能力全面增强。

1.建筑垃圾监管场景。将全市600余处工地、6200余辆渣土车、470余处消纳场等信息,全部纳入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对全市工地、车辆、消纳点状态进行实时远程监控,对全市每日出土工地、开工消纳点、运输次数、运输方量、在线车辆数、出土量趋势及渣土流向等信息进行智能分析,掌握行业整体运行状况。该场景的应用,使新型渣土车违规率和事故率实现大幅“双降”。

2.智慧环卫场景。整合共享全市2000余辆环卫车辆、900余路环卫视频、2000余座公厕和80余座转运站信息数据,建设全市环卫态势显示一张图、行业家底一个库、指挥调度一盘棋,利用物联网手段采集环卫机械化作业状态,实现环卫车辆的动态显示、轨迹回放。通过智慧场景监管,环卫机械化作业监管从人工每天检查40条道路,提高到每天700条道路,实现全覆盖检查,对主次干道的检查量从5%提高到100%。

3.房屋专项清查信息采集场景。与住建局、自规局、行政审批局等部门共享房屋抗震性能普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等信息数据,实现房屋建筑基本情况和审批情况直接调用比对。通过该应用场景,共排查城市建成区内房屋建筑17.44万栋,发现存在隐患问题房屋1086栋,妥善做好问题房屋管控和人员安置工作。

4.智慧广告管理场景。通过数据清洗、挖掘、交叉关联分析等,对广告从规划到设立进行全流程对接展示、全生命周期管理。建立户外广告招牌基础信息库、审批备案库、文件资料库“三个库”,通过与规划数据和审批数据自行比对,实现户外广告招牌数据实时监管。

5.违法建设监管场景。综合运用卫星遥感影像变化监测、无人机巡查、高点视频监测、GIS分析等技术手段,建立新生违建识别、查处、监管、考核的全流程工作机制,为违法建筑治理及效果评判提供智能化基础。创新应用0.5米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对市内疑似违法建筑及违章施工的建筑进行定期监测,形成监测报告,为开展违法建筑治理及效果评判提供数据基础支撑。

6.规划监管应用场景。依托平台远程监管,对在建项目实施精准管控、高效执法,开创了规划监管的创新型管理模式,为精准执法监管提供有力支撑。场景运行以来,规划执法监督人员出现场次数减少50%以上,全面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规划执法工作效能。

7.非现场执法场景。依托无人机、车载云台机动巡查、智能抓拍、卡口探头定点定位抓拍,形成“高、中、低”立体式远程监控,实现相关案件智能感知、执法证据智能锁定。同时,运用手机小程序和一体化执法办案平台,让执法取证、处理审批、告知书送达、当事人整改反馈及救济途径、处罚金缴纳等实现线上全流程流转办理,形成“非现场执法”的闭环体系。通过远程提醒纠正轻微违法,完成执法证据固定,线上办理案件,提高了执法效能,减少了执法矛盾,彰显了执法温度。

(三)搭建城市综合评价专题

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运行管理服务评价标准(管理指标及评价)评价需要,在平台上首创性搭建了城市综合评价专题,通过系统对接、平台抓取自动生成和现场评价、问卷调查等方式,从“干净、整洁、有序、群众满意”4个方面,实现对城市管理水平进行综合评价,为推动城市管理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三、聚焦民之所盼,多元民情民意实现“一网通办”

从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关键小事”入手,开发城市管理公众服务应用场景,建立起市民群众了解城市管理、参与城市管理的便捷窗口,实现城市管理问题“掌上报、掌上问、掌上查、掌上办”。

(一)拓展了市民参与渠道

城市管理公众服务应用场景24小时与市政务服务热线业务、爱青岛(蓝晴、新闻网)App、城管微信公众号等保持密切联系,依靠大数据平台智能化关联分析,及时发现、解决市民群众身边的痛点、堵点、重点、难点问题,实现城市综合管理从“单一薄弱”向“多元实效”转变,从“被动处置”向“主动应对”转变。模块运行以来,累计接收和处置群众诉求50万余条。

(二)构建了便民服务平台

着眼打造“方便温馨之城”,推进更多便民化应用建设。如“找公厕”模块,将全市2000余处公厕的位置信息、开放时间等在电子地图上进行全面标注,并制作公厕二维码,实现“查”和“找”的快捷。在“广告招牌前置服务”模块中,明确门头招牌相关规范要求,为商户提供规范的招牌设计模板和安装等相关咨询,避免了以往门头招牌安装后不符合规定再进行拆除的情况。模块上线以来,已为3000余家商户提供服务。

(三)开辟了疏堵结合路径

为提高“小广告”治理成效,畅通家政便民服务信息渠道,建立了开换锁、修理上下水等家政服务类信息查询模块,为商户提供信息发布的便捷平台,实现服务与管理工作“双赢”。“秀摊”模块,整合了全市便民摊点信息资源,实现便民摊位信息主动发布、商贩信息精准查询、店铺责任区域管理,为便民服务提供了信息化支撑,有效释放了政府治理新动能。

四、着力统一规范,平台运行机制实现“一网协同”

坚持把协同联动作为平台建设的根本要求,着力打造创新一体的指挥体系,实现城市运行高效有序。平台上线以来,主动发现问题和处置问题的能力大幅提升。

(一)优化完善标准规范

主编完成《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第10部分:社会监督信息受理》国标,参编完成《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第9部分:系统设置》国标及《城市综合管理服务评价标准》等6项行标,对改善提升城市管理服务和综合执法效能,促进城市高效、安全、和谐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建立完备的运管体系,编制《青岛市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运行管理指挥手册》,在全国率先增设城市管理服务事项,以适应线网融合的实际需求,真正增强平台的为民服务功能。在全国率先出台了《青岛市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运行工作机制(试行)》,形成涵盖三种运行模式、十项工作机制、三大应用系统运行机制的平台运行体系。编制《青岛市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运行管理工作制度》等29项运行制度规范,体现了城市精细管理和品质改善提升的要求。

(二)着力提升案件处置效率

为了尽快解决市民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保障城市安全平稳运行,平台不断优化案件流转流程,创新实现11类常见问题的自动派遣功能,案件自动派遣率达到50%以上,案件流转时间由原先的30分钟缩短至1~2分钟。平台月均处置城市管理类问题从14万余件上升至23万余件,处置率从95%上升至99%以上。

(三)打造平台运行协同体系

建立健全平台运行和协同联动工作机制,形成“1个市中心、10个区(市)中心、若干个街镇工作站、304个作业单元”联动一体指挥调度模式。建立健全案件处置督促机制、案件处置督办流程、疑难问题处置机制和案件处置执法保障制度,对重点案件、高发案件、超期案件实行常态化推送、通报和督导处置,对权属不明的窨井盖、线杆、箱体等城市部件问题通过联席会议或多部门现场确权的方式协同处置,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对明确权属后拒不整改的处置单位,组织区中心协调辖区执法中队进行执法处置。通过以上措施,目前平台系统超期案件基本做到了每月清零。

(来源:城市管理与科技   作者系青岛市城市管理局二级调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