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城市论坛

孟源北:以数字化转型全面激发广州城市新活力

     点击数:5044 字号:

文 / 孟源北   广州市委党校(行政学院)常务副校(院)长

“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迎接数字时代,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近年来,各地竞相把数字化转型作为服务国家战略、增强区域核心竞争力和推进治理现代化的关键举措。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实施数字化转型促进行动,加快建设“数字湾区”。广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也就推动城市全面数字化转型,建设数字经济引领型城市和国际一流智慧城市作出了安排。

近日,国务院印发《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对广州发展数字产业、培育数字人才、建设数字政府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率先探索运用新兴技术赋能城市整体转型的新路子,既是时代赋予广州的重要使命,更是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的战略抉择。

数字化转型是激发广州城市新活力的核心驱动力

数字化转型有利于催生发展潜能、激发经济活力。当前,中央已经将数字经济上升为国家战略,通过制订发展规划、出台鼓励政策,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作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以及全国首批跨境电商试点城市,广州要把数字化转型作为链接和服务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引领型要素,通过数字化转型促进数字经济集群化发展,打造世界级数字产业集群,为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注入强大动力。

数字化转型有利于释放内生动能、激发社会活力。改革开放以来,广州经历了史无前例的快速城市化进程,城市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也出现了交通拥挤、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诸多问题,极大影响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物质生活的持续改善,人民群众对城市品质的诉求与日俱增。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广州应通过技术赋能及时感知并敏捷回应群众需求,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和精准供给,并通过技术赋权进一步延伸互动空间、优化参与体验,最大程度激发内生动能,增强人民群众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数字化转型有利于提升治理效能、激发政府活力。长期以来,受制于部门分工过细以及科层组织繁杂的程序和规则等因素,政府内部信息壁垒、数据封锁和数据烟囱等问题广泛存在。而数字化治理的本质在于利用信息技术打破各自为政和行政边界,重塑城市治理新格局。广州作为实际管理服务人口超过2200万的超大城市,有必要通过技术嵌入尽快构建横向互动、纵向联通、无缝衔接的城市整体智治新体系,最大程度激活组织能量,提升城市风险防范和治理能力。

数字化转型有利于汇聚创新势能、激发湾区活力。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拥有丰富且庞大的基础数据资源和良好的数字产业基础,具备打造统一的数据要素大市场、探索数字赋能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先天优势。广州有必要以南沙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为依托,积极发挥带头作用,全力推动大湾区内部数据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配置,通过加速形成大规模数据要素市场助力构建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以数字化转型全面激发广州城市新活力的实践路径

加紧绘制新基建规划图,着力抢占投资发展新机遇。当前,多地紧跟政策方向,陆续制订新基建行动计划。广州也应加紧实施“新基建+”行动,适度超前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尽快建成安全稳固、根基强韧的数字底座。

一是全面对接国家、省、市要求,按照统分结合原则,加快推进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数字新基建“头雁”效应。

二是整合提升全市政务“一朵云”,加强多级异构云平台间互通和融合管理,为重点领域业务应用提供各类云计算基础设施资源、相关软件和服务,满足跨部门业务协同、数据共享与交换需求。

三是完善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中心,积极推进绿色数据中心、高密度数据中心、边缘数据中心布局。

四是打造数字孪生城市信息模型和人工智能基础平台,建立健全数据技术支撑体系,全面提升城市感知、连接和安全水平。

加速培育数据要素市场,着力打造数字经济新高地。当前,数字经济已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广州应以建设南沙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为契机,加速培育大湾区统一的数据要素大市场,最大程度释放数据活力。

一是加强顶层战略设计。注重发挥广州在大湾区的枢纽和引擎作用,响应国家“东数西算”战略布局,加快制定数产融合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广州数字要素流通和数产融合发展的思路框架、具体定位、目标愿景和任务措施等。

二是培育数据交易市场。制定数据要素定价机制,建立涵盖数据量、数据种类、数据完整性、数据时间跨度等的数据资产评价体系。建立多级数据交易平台,鼓励有条件的区域建立数据交易中心。继续完善数据经纪人和首席数据官制度,为推动数据的快速流动、流转、流通提供力量支撑。

三是涵养数字经济发展生态。加快推动下一代互联网国家工程中心粤港澳大湾区创新中心建设,支持领军企业在广州落户,促进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搭建国际人才数据库,从全球引进集成电路、算力算法等领域的创新人才及团队,改革重点技术领域的人才职称评审办法,进一步扩大企业在人才认定方面的自主权。

加快构建全周期服务体系,着力构筑数字社会新图景。数字社会是创造美好生活的重要手段。广州应大力推动数字技术广泛融入市民社会交往和日常生活,全方位促进公共服务和社会运行方式创新。

一是强化数字技术支撑,提升民生服务效率。以数字技术增强底线民生、基本民生、质量民生等不同层次民生保障的精准性、高效性和充分性,全面提升各类公共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二是扩大数字应用场景,优化市民感知体验。一方面,通过大场景、大项目建设带动数字社会建设整体推进,促进新技术在不同领域加速落地;另一方面,以现实问题为牵引,以急用先行为原则,围绕市民普遍关心的教育、医疗、养老、交通、公共安全等痛点难点领域,全面打造数字化便捷应用场景。

三是着力消除数字鸿沟,公平分配数字红利。推进数字包容行动,围绕出行、就医、文娱等高频民生事项,推出适应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需求的智能化服务。实施数字均等化计划,推动优质公共服务向基层、欠发达地区和特殊群体延伸,着力弥合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群体之间优质公共服务差距。四是提升市民数字素养,主动推送数字技能。实施全民数字素养提升工程,推广数字化培训项目。面向不同社会群体建立数字技术终身学习平台和培训体系,营造与数字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学习氛围。

大力推动数据融合共享,着力创建数字政府新形态。数字政府是贯通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的“核心引擎”。广州应全面推动政府数字化、智能化运行,为数字经济发展和数字社会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一是坚持人民至上,进一步深化以人民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为导向的政务服务改革,不断提升政务服务品质,优化政务服务效能。

二是强化系统思维,持续健全科学规范的数字政府建设制度体系。加快制定高级别数据信息保护标准及数据应用授信机制,为政务数据在不同地域、层级、部门、业务和系统之间的流通互认共享提供行动指南和制度保障。

三是抓好“牛鼻子”工作,积极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一方面,依托政务品牌开发,持续推动政府流程再造和模式优化,提升政务服务的协同性和精准性;另一方面,依托城市运行管理中枢,稳步推进各领域数据的全量化汇聚,全面提升城市科学决策和治理现代化水平。

(来源:《学习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