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志宏 等:重庆涪陵区以数字化改革引领安全生产的路径探析
点击数:1219 字号:小 中 大
文/熊志宏 熊洋雪 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电子政务中心
“数字重庆”建设,是运用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思维、数字化认知,把数字化、一体化、现代化贯穿到党的领导和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各方面,以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高效协同为突破,以数字赋能为手段,以数据流整合决策流、执行流、业务流,推动各领域工作体系重构、业务流程再造、体制机制重塑,从整体上推动市域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进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中提出,提升现代信息技术与安全生产融合度,统一标准规范,加快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构建安全生产与职业健康信息化全国“一张网”;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和应急管理部发布的《关于加强应急基础信息的通知》提出,应急管理部根据全国应急管理“一盘棋”“一张网”的要求,按照国家政务服务平台“互联网+监管”系统建设方案,规划和建设全国应急管理大数据应用平台。近年来,重庆市涪陵区在健全完善相关系统的基础上,开发建设“智慧安监”平台,并将安全生产、自然灾害防治领域的风险和隐患信息以及灾害事故信息逐步接入,形成纵向贯通、横向集成、安全可靠、覆盖全面的应急管理大数据应用平台,为安全生产数字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一、涪陵区安全生产领域数字化应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安全生产领域数字化应用现状
安全生产数字化应用初显成效。近年来,涪陵区聚焦科技赋能安全监管,大胆探索,以“智慧应急”信息化系统平台为载体,将企业一线岗位“两单两卡”(“两单两卡”是指企业一线岗位从业人员岗位风险清单、岗位职责清单和岗位操作卡、岗位应急处置卡)由线下搬到线上,探索线上监管。目的是解决线下监管力量不足,借助数字化手段提升监管效率,更好压实一线岗位的责任,从根本上减少一线岗位违章行为。
企业利用手持终端或原有摄像头将“两单两卡”编制情况、“班前会”开展情况、安全生产考核奖惩情况实时上传到“智慧应急”平台,监管部门将考核评价标准录入“智慧应急”平台,监管人员通过显示屏即可完成“线上”检查,“两单两卡”推进工作实现高效、规范、可追溯。截至目前,全区已完成1500余个一线岗位的“两单两卡”编制,已上传班前会视频2.3万余条,每月员工考核记录500余条。线上监管实施以来,从最开始每月一线岗位违规违章作业隐患近3000条,逐月逐日下降,现在每月一线岗位违规违章作业隐患1300余条,标志着企业安全生产系数越来越高,安全事故也越来越少。
涪陵区积极探索网上智能监管,对一线岗位的违章操作行为进行AI智能识别报警。报警后系统会自动记录报警的开始、结束时间,同时报警信息立即推送给企业的相关领导和人员。企业负责人收到信息后立即核实整改,并回复销号。如果一定时间内没有整改,信息将继续往高层级推送,直到隐患完成整改。这样可以实现隐患的闭环管理,将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
(二)安全生产领域数字化智慧监管存在的问题
1.覆盖面不广。目前入网企业仅120余家,监控点位仅550个。原因首先是企业本身不愿入网,企业入网意愿低迷,不愿被实时“监控”,入网运行费用高,增加企业经济负担,同时增加企业工作量;其次多个系统打架是痛点,一个企业多个系统,特别是危化品企业,国家、市、区、企业、环保部门等分别建有相应的监管系统,各系统独立运行,不能实现信息共享,让企业无所适从;最后是要向企业收费,该平台开发公司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在自愿的基础上向企业提供平台功能服务,向企业收取服务费用,收费标准根据企业大小和服务内容不等,企业不愿交费。目前,企业多数持等待观望态度,安全监管智慧化进程极为缓慢。
2.线上线下接合度不够。企业对如何进行智能化安全监管理解不够、掌握不全,传统安全监管观念和方式亟须转变,线下监管人力成本高、效率低下,线上远程时时监控、时时抽查、时时访问又不能全面实现,二者结合程度太低。
3.智能化应用程度不高。目前,完成企业16个智能摄像头安装所占的比例十分小。同时,智能化程度不高,一些重点岗位、重点工艺还不能实现智能识别和报警,在技术上还需要开发,在设备上还需要投入。
二、数字化应用在安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一)解决生产成本问题
1.随着人力成本的不断提高,传统依靠人力来进行安全监管会使得企业安全监管成本居高不下,导致企业生产成本增大、效益降低,不利于经济发展。自计算机的发明开始,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各类数字技术不断涌现,成本不断降低,使数字技术从科学走向实践,形成了完整的数字化价值链,在安全生产方面实现应用,推动了安全生产的数字化,为安全生产创造新的价值。根据新型安全生产管理模式的要求,按照“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要求、统一考核”的管理原则,建设信息化系统,能够将大量的现场数据及时、准确、直观地集中展示并进行优化分析,从而降低作业风险、提升管理效率。
2.随着技术进步,加大技术投入能为安全生产企业构筑起更坚固的安全防线,以技术促成安全生产领域的实际应用,加速风险削减和应急恢复,将安全生产损失降到最小,将事故扼杀在萌芽阶段,企业因事前预防而减少事故损失,特别是人员伤亡造成的损失,才是真正降低了企业安全生产的成本。
(二)解决监管盲区问题
1.人员资质监管。通过资源管理系统,可在线查询各单位的详细信息、人员信息,实现监管信息的更新。同时,经过系统核实审查使得各单位、人员资格等信息更具真实性和可靠性,从而使安全生产单位与人员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更加便捷,及时获取最新消息、最新制度,节约双方的时间成本,解决人员资质监管盲区问题,实现高速获取信息和有效审核。
2.生产过程监管。通过视频监控、智能AI识别、报警信息推送、工作打卡录入等方式,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运行中的监管和监控,利用智能视频分析技术,了解现场作业人员的从业资格证、作业设备情况,以及作业行为及作业结果等动静态数据,并且主动识别分析发现从业人员作业过程中不合规、不安全的行为,以及设备不合规、不安全等违章作业现象,实时发布违章作业信息,第一时间预警违章作业情况,及时上报作业风险,提升安全管理效率,确保作业过程合规、安全、可控,解决生产过程监管盲区问题。
(三)解决救援盲目问题
1.应急救援现场工作的开展,涉及多个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由于牵涉到部门职责问题,协调工作往往由各部门多层级来安排部署,导致现场指挥机构的工作难以有效开展,也让现场指挥机构的人员构成太过冗杂。因此,必须强化政府主管机关的协调指挥职能,通过建设智慧应急救援综合指挥平台,进一步明确机构职责,优化、整合相关资源,推进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运行,有序高效开展应急救援工作,解决部门不了解自身职责、救援无序问题。
2.通过各种技术手段设备,如无人机、红外探测仪、生命探测仪等,让现场更加直观真实,让救援人员在第一时间了解现场情况,及时作出应急救援决策,科学开展救援,解决救援盲目造成次生灾害问题。
三、安全生产领域数字化应用的主要路径
(一)加大信息化技术应用
1.构建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通过集中部署基础设施、数据资源、能力组件等要件,构建综合性、集成性的基础环境,为全市非涉密应用开发和运维提供统一支撑的集成运行平台。
2.打造安全监管专业应用平台。全面加快智能应急、信息应急建设,推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术更好服务于安全生产和安全管理工作,以“一网打尽、一屏通览、一键调度”为目标,构建“一核心两支撑四提升”的架构,以数字赋能应急管理,开创安全智能化新局面。
3.进一步鼓励开发适应安全生产的信息终端、外置设备、应用软件,全面实施安全生产数字化进程,打造安全生产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二)加大先进设施设备投入
1.推进安全生产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集成创新和融合应用,让数字化应用更加广泛深入社会经济运行的各个层面,成为推进安全生产的核心。
2.充分利用先进科学技术,如无人驾驶、智能识别,通过感知网、视联网将感知设备数据、视频资源进行汇聚、智慧分析,让安全生产管理由救到防,实现事前处置,实现安全生产以人为本的本质突破。
(三)提高各方安全生产数字赋能意识
1.提高一线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支持由安全生产产业和各企业合作共建安全应急教育培训,除开展企业和机构人员安全应急培训外,重点开展针对从业人员、现场人员的培训。打造考试考核数据库,采用限时答题、对抗答题等形式,对一线从业人员进行风险、职责、岗位、应急相关知识培训。为了方便从业人员操作,可利用手机小程序对从业人员进行考核培训。相关考核培训结果实时上传,并进行打分排名,便于监管部门熟悉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状况,进行有重点的监管督查。
2.推动安全生产管理服务数字化。在我们生活所熟悉的众多领域,都可以切身感受到新技术带来的新安全,安全生产中,规模化、机械化、智能化一直被当作提升安全管理能力的“治本之策”。推广“互联网+”,有助于提高各方安全生产数字赋能意识,提高各企业安全生产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促进企业建设和安全生产管理信息化。
(四)加强数字化与安全生产融合
1.符合企业实现最大的安全生产融合效益需求。基于数字化变革,分析各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实现精准预测、智能预警和超前预警,让安全生产从传统要素转向以数据为主要要素,从传统传输方式转向网络协同的信息传输,从传统层级驱动转化为以数据化应用为核心驱动的方式,让安全生产的指数得到提升,使各企业能够实时洞察安全生产的一切信息,实时作出最优决策,适应瞬息万变的应急救援处置方式。
2.加强新技术应用也是落实安全监管的迫切需要。安全生产涉及面极广,无处不在,安全隐患如影随形。监管部门不但要盯着大大小小的工厂、矿山,还要管控交通、水利、住房等各行各业的安全生产,更何况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有关部门仅靠人盯、靠腿跑,既难以做到细致深入,也难以实现监管全覆盖。因此,有必要依靠数字化改革来压实责任、查漏补缺。
(五)发挥政府在安全生产数字化中的引领作用
1.建设数据库、汇聚成数据仓、打造一体化数字平台等数据化基础工作只有政府才能完成,发挥政府的先导作用并将数据掌握在国家手中,保证数据的安全和数据充分的共享。
2.企业的传统安全管理思维不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政府要进行数字化引领,推动企业数字化发展进程。
来源:《中国国情国力》杂志